close

maxresdefault  

真假記憶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

從日本作品告白之後,似乎又掀起這類社會案件上演羅生門情節的電影,白雪公主殺人事件也是改編自告白湊佳苗的小說,不過導演不是中島哲也而是中村義洋,本片更注重在描寫故事,相比起來手法就沒有告白的強烈形象。台灣也有類似作品,不過就不多做論述。

劇情是說發生一宗殺人毀屍案件,從相關人的口中可以知道所有事情似乎直指某位嫌疑犯井上真央,引發社會騷動一時,而這些證詞誰真誰假呢。電影大部分以當事者井上真央的朋友、同事或是家人等相關人的訪問片段為主,可以看出不少現代人的通病,例如把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表情誇大,說白點不過就是自己的解讀,幾位刻板印象中的八卦女性角色加深觀眾對嫌疑犯的負面印象,常常加油添醋,旁人聽了翻白眼居多,只是換作我們成為相關人時,不知道又是如何。

隨著時代進步電影也跟著進步,運用社群網站的手法將議題與媒體相連結,順便揶揄有事沒事都愛參一咖的鄉民,媒體在剪接以及綜藝化之下誇大,只為了追求獨家辛辣的報導和收視率,甚至操縱來賓說詞,更不用說裡面的某男性要角更可說是完全沒有新聞倫理,不管當事者的隱私,將案件內容分享到社群網站裡,角色形象十分不討喜。

看過告白的觀眾大概對本片的探討的面向不陌生,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更著重在網路輿論的力量,也是嘲諷所謂的鍵盤正義,憑著他人的說法就容易被煽動而開始當起法官,靠著想像就把嫌疑犯推入審判的大廳。反倒是少數說出事實的人卻遭到邊緣化,當然「聰明的」媒體也會運用剪接來逃避這些事情,因為他們只想要可以創造收視率的話題。這些話題當然也包含嫌疑犯的過往,於是訪問不少井上真央的親人以及國中小同學,愚蠢到將她塑造成一位魔女,看似誇張卻常在現實發生,當我們選擇被動接收訊息,即便是毫不起眼的小事,都容易成為被操控的白癡(總白癡化)。

除了媒體議題以外,霸凌也在本片可見一斑,從校園到職場都有可能發生,老師或是上司沒有做好自己職責成為推手(暗示媒體也是如此),卻也造就了患難見真情,與童話故事相互連結,才會有收尾感人之處。孩提時期的火災事件則是象徵大人的自私卸責,對應後半部媒體高層與鄉民的行為不也是這樣,待到事件落幕後互相指責,到後面當然不了了之。中後段忽然轉到嫌疑犯井上真央的自白,讓人感受到最可怕的也許並不是真正的加害者,而是另有其人。

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The Snow White Murder Case 是一部可圈可點的犯罪懸疑電影,層面包含家庭、職場、霸凌、媒體網路等,雖然不像告白來得震撼人心,導演有條不紊的把一個故事說得扎實。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之處當然就是那句話,人的記憶會捏造成只對自己無害的。現今網路上真真假假,一旦形成輿論,可能是一隻救命的手,卻也可能會是殺人的刀。

★(滿分四星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丹尼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